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人民的“慈父”斯大林当上最高领袖后他的母亲竟然说……

2017-03-23 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080818

俄罗斯文学

  中国人民的“慈父”斯大林在他死后不久就遭到赫鲁晓夫的清算,没多少人认为他是神,不能质疑,而太祖死后依然是神,这从斯大林和他母亲的一次对话中可以寻找到答案!斯大林出生底层,他成了最高领袖后,老太太问儿子,约瑟夫你这些年都在干什么呢,斯大林说,您还记得沙皇吧,我现在其实就是皇上!不料老太太却很失望,说你为什么不当神父啊!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166tdhc6a&width=500&height=375&auto=0
普希金《致大海》

  19世纪俄罗斯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涌现大批文坛巨匠?

  在神圣罗马帝国看来的三流民族斯拉夫,为什么能在十九世纪前后涌现出大批文坛巨匠?从普希金到果戈里,从托尔斯泰到车尔尼雪夫斯基。

  俄罗斯文学真正开始在世界文学殿堂占据一席之地,是始于普希金。在此之前的俄罗斯文学可以说是乏善可陈。实际上,普希金也是现代俄罗斯文学的开山之人,被誉为是俄国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的太阳,从他开始,才有了世界所知晓的俄罗斯文学。

  普希金短暂的一生经历了俄罗斯自彼得一世之后最波澜壮阔的时代,两件重要的历史事件深刻的影响了俄罗斯帝国的命运,也改变了俄罗斯文化人的气质。一是1812年卫国战争的胜利,伟大的拿破仑没有能够征服这个东正教帝国,反而最大限度了激发了俄罗斯人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意识。二是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失败,这批贵族出身的爱国青年要求政治变革的行动将帝国的深层矛盾展现在大众面前,并唤醒了知识阶层更为深广的忧愤,深深的影响着一代俄罗斯青年的思想和人生。如果说,普希金的文学成就打开了俄罗斯文学通往世界文学殿堂的大门,第一次展现了俄罗斯文学的独特风姿,那么出生与卫国战争前后童年经历了十二月党人起义的伟大一代,尤其是贵族青年们,则将俄罗斯文学推到世界文学殿堂的中心。这也就是题目所问的内容,俄罗斯文学开始涌现世界文学殿堂级大师的时代到来了。我以为这里面的原因,大约概括起来,有这样的三点:

  第一个原因是,彼得大帝及其继承者们对俄罗斯全方位的改造是卓有成效的,不仅体现在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帝国版图的扩张,更为影响深远的是,俄罗斯这个东正教和蒙古征服主义杂交的荒蛮帝国,开始全方位的接近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文化和文明。18世纪的世界,是法国的世界,法国的思想和文化代表着当时世界最高超的水平。俄罗斯贵族阶层全盘的法国化,带给这个荒蛮帝国的是一种超出追赶时髦潮流本身的积极影响。在帝国政治经济水平全面得到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这种文化的浸润,带来的是思想领域和文明气质本身最基础也是最深刻的影响。为其如此,我们才能够看到,俄罗斯文学从一开始便占据着世界文学顶峰的水准,并带着自身民族独具魅力的特色。

  第二个原因,在经历一个伟大的胜利之后,在经历了一段较快发展之后,深刻的社会危机开始浮出水面并变得极为尖锐,彼得大帝对帝国的改造不彻底的恶性影响开始显现并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作为俄国社会最为精英的一批头脑,一批贵族青年开始反思帝国的前途命运,而十二月党人的失败使得这种激情之火被无情的现实浇灭。他们无法在实际的行动中展现作为精英的使命,转而在思想文化领域找到了新的战场。这一批人里面,有着后来享誉世界的巨子如赫尔岑,屠格涅夫和别林斯基等人。在赫尔岑的煌煌巨著的自传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作为时代的骄子面对俄国社会的抗战和无奈;在屠格涅夫的小说中,他成功的塑造的贵族青年优秀的头脑和他们的无助、彷徨,而正是这群多余人中从事思想和文学志业的人们,将普希金开创的事业进一步推向一个更高的高度。

  第三个原因,我觉得要从俄国知识阶层本身的气质和素养上寻找。普希金的文学创作经历了由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的过程,实质上我们也可说,俄国文学从一开始就把自身的事业当作研究俄国社会的处方更为合适。比较显著的一个例子,就是1837年恰达耶夫《哲学书简》的发表,他所指出的问题和讲述的道理,一时间让俄国思想界和文学界为之愤怒,却有不得不承认他所说的那些东西,是切实的和不容辩驳的。他指出帝国的荒蛮和历史的贫瘠,以及知识阶层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其实正是他们这一代人反复研究、论争和奋战的种种。一种全新的精神特质,在这一代人中间逐渐形成,并成为一种传统,一种类似文化脊梁的东西,作为俄国文化阶层的一种特质被保存和流传下来——约略说来,在这一代人的努力下形成的反思精神,批判精神,人道主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直面现实的勇气和信心,对真理的探求、热爱和坚持等等,大体上可以看作俄国殿堂级作家思想家共同的标签。真因为如此,在一个大时代,有这么一群人,适逢其会,才迎来了俄罗斯思想和文学的黄金时代。

  关于提问的后半部分,到托尔斯泰、车尔尼雪夫斯基这一带,我们大体上可以看作是黄金时代的延续和发展。俄国社会在19世纪历经改革和各种变化,但社会本身并没有本质的起色。同样的,俄国作家和思想界实际上依然在伟大一代形成的传统上向前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屠格涅夫发现并鼓励托尔斯泰的创作,晚年的托尔斯泰对高尔基爱护备至,这是一种精神和思想的传承。另外一方面,俄帝国思想文化界的外部环境并没没有发生质的变化,而帝国主义时代的到来催生了一批底层文化人加入到思想文学界,使得俄国文学的总体质量更为丰满更具价值。

  总体上看19世纪的文学世界,法国文学一直是引领着潮流,作为法国文化在异域的奇葩,俄罗斯文学一直保持着和法语世界最为紧密的联系,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有趣命题。而且,俄罗斯思想界和文学界,流亡的巨子前赴后继,像托尔斯泰这样几乎没有出过国门的巨擘反而成了特别的一类,这也是俄罗斯文学一个独特的现象。用中国古人的话来说,博采众长独成一家似乎也可以说是俄国文学如此成就惊人的一个原因。但归根结底,什么样的人群,才可以做成什么样的事业。俄罗斯民族特殊的民族气质和精神资源,我以为才是俄罗斯文学如此光彩熠熠的根本原因吧。即便是红色暴政,也没有能够彻底摧毁他的传统,也没能打断他的脊梁,不正好说明了这个东西的重要性么?不像某种民族,总是捣鼓一些似驴非驴似马非马的东西,美其名曰特色,无脊椎爬行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思之不免扼腕。

  来源:知乎


平民书店俄罗斯文学专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